“西部歌王”王洛宾异域风情的传世经典

王洛宾(1913—1996年),中国作曲家。原名王荣庭,字洛宾,1913年12月28日出生于北京一个普通职员家庭,7岁入北京“京师八旗子弟高等小学堂”学习,12岁考入北京通县潞河中学,1931年被保送到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学习,1934年因母亲病故家庭生活困难,肄业于北师大艺术系。七七事变后北京沦陷,他南下参加八路军,并改名为王洛宾。1938年,他创作了30多首歌曲。

王洛宾的歌曲以歌曲集的形式一本接一本地出版发行出来,他的歌曲在音乐会上频频亮相,在国内外广为流传,而他本人则被人们敬称为“西北歌王”、“民歌之父”。

《达坂城的姑娘》又称《马车夫之歌》,是王洛宾在兰州整理编曲的第一首尔族民歌。这首歌也是现代中国第一首汉语译配的尔民歌。

《青春舞曲》是一首新疆短小精悍的歌曲,并且深受中外人民喜欢。作者王洛宾被称为西部歌王,他对西部音乐的整理、传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青春舞曲》的创作者西部歌王,王洛宾用微弱的个体支撑了一个民族的灵魂,让世界人民了解到中国人的情感世界是多么丰富灿烂。

《阿拉木汗》又译《阿拉木罕》或《阿拉木汉》是一首流传在新疆吐鲁番地区的尔族双人歌舞曲,也是中国著名的尔族民歌。

《半个月亮爬上来》是中国著名作曲家王洛宾根据西北地区民间音调创作的一首歌曲。该曲既保留了新疆尔族民歌的质朴无华,又显现了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段,因其曲调优美、意境深远、易于学唱而流传全国。

《在那遥远的地方》是“西部歌王”王洛宾创作的歌曲中艺术评价最高的歌曲,也是王洛宾最为珍视的歌,被赞为“艺术里的珍品,皇冠上的明珠”。该作品被传唱了七十多年,享誉海内外,时至今日,人们仍然为它优美的旋律和朗朗上口的歌词所倾倒。

这首歌真的是家喻户晓。所属王洛宾歌曲的精选集专辑。他是根据一首乌孜别克族民歌《卡拉卡西乌开姆》改编的。歌曲欢快、轻快、爽快,能直接感受到小伙子的热情,还反衬出小姑娘的害羞。

《黄昏里的炊烟》是王洛宾深入甘肃哈萨克族部落采风时的作品之一,也是王洛宾改编的第一首哈萨克族民歌,该作品歌曲优美、舒展,富有民族风味,深受群众喜爱。

《黑眉毛》的曲调源于乌孜别克族民歌,后经由王洛宾重新编曲,越发朗朗上口,便于传唱。该作品民族韵味浓厚,动感的小节拍,表达了男女之间的美好情感。

《康定情歌》又叫《跑马溜溜的山上》,是四川康定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歌,经江定仙编曲、由喻宜萱1947年4月19日在南京演唱。此后《康定情歌》在全国流传,而且声名远扬海外,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

《高高的白杨》是王洛宾在新疆监狱里服刑时,被一个遭人诬陷入狱的尔族青年与妻子的悲情故事所触动而编写的一首歌曲,也是王洛宾写给自己的“囚徒之歌”。至今,这首歌曲已经在民间传唱了几十年。

《都达尔和玛丽亚》又名《可爱的一朵玫瑰花》是流传在中亚草原上的一支哈萨克民歌。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这首歌曲就流传到了中国新疆地区。直到1939年,王洛宾接触到了这首哈萨克族民歌,才开始收集加以润色改编。

《哪里来的骆驼队》又叫《沙里洪巴》是王洛宾整编的一首哈密尔族民歌,该作品赞颂了新中国年轻的勘探队员们坚定、勇敢的革命情怀和敬业精神。

《小白鹿》是王洛宾在新疆采风时,从一位哈萨克姑娘歌声中得到灵感而诞生的一首音乐作品。歌曲抒发了他对新疆草原的眷恋与热爱,是地地道道的哈萨克族民歌。

《在银色的月光下》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新疆民歌,其实它源自俄罗斯民歌,是王洛宾当年在新疆采录改编而成的,另也有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黎英海教授改编的版本。该作品抒情优美,意境深远,着重表现了年轻小伙子对爱情的纯洁向往和无限怅惘。

结语:王洛宾是发掘整理西部民歌的宗师,是拓展创新西部民歌的泰斗,也是人民音乐家坚守职业道德的典范,他以其辉煌的艺术成就,站到了世界文化名人的高坛之上,受到国内外广大听众的欢迎。